台灣汽車拆解:從廢物到再生資源的『垃圾煉金術』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抬頭,再生資源產業與循環經濟這兩種概念正逐漸成為各國政策支持和社會關注的焦點。而在這些再生資源中,汽車拆解產業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為其中一個最具發展潛力與商業利益的領域。
什麼是汽車拆解?
汽車拆解是指將報廢的汽車進行分解、破碎、清洗、等工藝,有效回收並利用其中的各種資源,是種集多種技術和工藝於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其中還細分成廢車零件回收(俗稱殺肉場)、金屬回收(鐵、銅、鋁、鉑等)、塑膠回收、橡膠回收、泡棉回收與玻璃回收等多個方面。
汽車拆解產業的重要性
減低環境負擔
在第一台汽車破碎機尚未被創造出來之前,煉鋼廠所使用的原料大多皆為自然開採的鐵礦砂,然而精煉礦砂並非是件簡單的事,不僅需要消耗巨量的燃料,燃燒與複雜的精煉過程產生的碳與廢棄物數量更是超乎我們的想像,開採天然礦砂更直接導致環境大量的被破壞,而汽車回收與廢鋼的循環經濟,可以說是拯救了這些本該被破壞的自然環境。
減少垃圾占地面積與污染
台灣每年的汽機車報廢數量逐年攀升,以111年為例,汽車報廢數量為33.6萬輛,機車則為55.2萬輛,再未訂定汽機車回收相關條例以前,報廢汽車與零件停放與散落在台灣各個角落,壓縮著我們的生活空間,甚至有違法開設的拆解商使用污染度極高的拆解方式,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並將廢油排放至水溝與河川,破壞著我們的生態環境。
良好的循環經濟
回收再利用廢棄汽車中的各種資源可以大大減少對新資源的需求,降低自然資源的消耗,如鐵、銅、鋁這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對比開採自然資源,使用回收再製而成的金屬資源在煉製與生產方面更符合經濟效益,目前甚至已開發出將殘餘的廢車粉碎殘餘物(ASR)製成燃料棒等技術,使報廢車體能運用的部分提高不少。
台灣汽車拆解業的未來展望
台灣汽車拆解產業的發展目前仍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自廢機動車輛回收清除處理辦法頒布以來僅有20餘年,大部分合法開業的汽車拆解廠規模、使用的機具、設備以及技術對比國際間的水平仍相對較低,其次,一些非法營業的拆解商使用不良的拆解方式和不合規範的操作行為,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也連帶影響到民眾對於汽車拆解產生的偏見,這些都需要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但儘管面臨著這些挑戰和問題,隨著國內綠色環保意識的提高,及政府相關政策的積極推動相輔相成,汽車拆解產業這塊仍然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未來,在進一步提高汽車拆解技術水平、優化拆解工藝流程與加強產業自律管理和控制等措施之下,相信能夠更好的推動產業的發展。